从年初北京冬奥会上网络安全服务商奇安信创造“零事故”纪录,到美团平台打造连接全国920万中小微企业的零售体系;从统信国产计算机操作系统助力实现14秒开机时长,到北京亦庄变身无人驾驶之城……北京“软实力”正持续提升、引领全国。近日,市经信局对外介绍,去年1到11月,本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9.7%,全年产业发展逆势上扬,成为稳定北京经济的重要力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政策组合拳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夫妻小店订单量同比增幅高达125%、北京通州出现一家月销百万元的杂货店……美团去年前三季度的多项数据在疫情下依然保持上扬曲线。“我们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布局‘即时零售’新业态,就是通过即时物流等履约能力,拓展和连接实体商户、仓储等本地零售供给,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美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疫情之下,软件企业面临的不只是冲击,还有转型升级的新机遇。本市陆续推出研发补助、首试首用支持、贴息贷款等政策,为促进软件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经营活力给予了强有力支持。
产业发展的关键期更加考验营商环境。为此,去年推出的《推动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企业“端出”12条优惠举措;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一企一策”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一业一策”支持硬科技转型;开展创新型企业人才引进,创造“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为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一项项措施加速落地、提前见效。“去年,软件产业的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短视频平台增速平稳,生活类平台增速逐渐回升;运营商衍生出的数字化服务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工业互联网、建筑行业数字化等企业增长稳定。数据显示,去年1到11月,本市4094家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303亿元,同比增长9.7%。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增长点
表情丰富细腻的虚拟数字人、能做神经外科手术的机器人“大夫”、能用5G远程操控的赛车……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北京奉上一场元宇宙的奇妙之旅,一个全新的产业增长点正在培育。
互联网3.0产业热度持续提升,成为全球产业界和投资界创新热点。布局刚刚起步的产业需要有超前的眼光和完善的政策。去年,本市发布首个数字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规划到2025年,本市数字人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成为全国数字人产业创新高地。
不只是元宇宙,北京还围绕支撑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加快制定促进信创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经开区信创园建设,推动统信软件、优炫软件、中兴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四梁八柱”企业集聚增强信创产业发展能级;积极探索数字资产流通交易模式,发布征集场景应用“启元计划”;成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率先开展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从长远角度看,这些产业的前瞻规划与引导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行业新增长点。”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一个月前,北京市唯一的网络安全领域技术创新中心——自主可控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批。这个创新中心集合了奇安信和众多信息领域相关的企业,将共同推进安全解决方案开发建设,促进北京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壮大。
一行行代码中积攒着无数智慧,软件公司的成与败皆在于创新和研发。奇安信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2019年至2021年,奇安信平均研发费用率高达31%。“创新成果中,大规模数据安全深度检测识别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攻克了检、转、防、溯、感5项流转核心技术,内容检测精准率比国外同类先进技术提升20倍以上,安全数据传输效率整体提升10倍。”
科技创新正是北京强大“软实力”的制胜法宝。从创新投入看,去年1到11月,行业大中型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2508.4亿元、同比增长10.2%,期末有效发明专利107454件、同比增长22.8%。
“我们将集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推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2023年一季度‘开门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