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一个误解,那就是只要在战争的最后关头,明朝崇祯皇帝放弃北京城,然后全体迁都到南京城,那么大明王朝就一定会翻盘,整个明朝就绝对不会那么早灭亡,也不会那么早陷入困难。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打败北方的满清政府,同时击败内部的李自成等部队的势力,是这样吗?绝对不是。
当时的崇祯皇帝可以说面临着四大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北方是有满族士兵的,虽然他们不懂得大砲的使用技术。但是明朝这边出现了几个叛徒,他们把大砲的铸造技术交给了满清那边,满清那边制造出来一些仿制品,质量虽然不好,但好坏吓唬一下明朝士兵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第二重困难,则是内部流民不断。按照明政府相关专员的统计资料来看,明朝晚期的时候,华夏文明当中的流民。这里的流民一般指的是不种地了,扛着锄头或者拿着板砖四处开始准备造反,他们没有任何的职业,想到的就是如何抢别人的饭吃。这样的一支部队已经达到了百万人数之多,如此可怕的部队势力,短期之内崇祯皇帝想消灭他们根本不可能。
第三种困难,主要是天灾人祸不断。当时的天灾严重到什么程度?举个简单例子,当时河南河北两个地方,一会旱灾,一会同灾,一会瘟疫,其他地方还有各种各样的极端自然天气。
这些天气全都出现在一个特殊地点,那就是广大的农业耕种地区。举个简单的案例,现在马上就秋收了,或者马上就要收玉米了,天天一场大雨,你这个玉米还能不能收?高低得减产一下,同样的道理在明朝的时候还没有如此多的高科技呢,突然之间天降横祸,这个收成基本就夭折了。
尤其是瘟疫和蝗灾瘟疫会造成大量的人员恐慌而蝗灾,蝗虫过后简直是寸草不生,老百姓们第2年的时候就得吃自己墙上的土或者啃树皮才能活得下去。
这种极端条件之下,人心能不惶恐吗?
第四重困难,没钱。民政府不是没钱,实际情况是民政府的官员富得流油,唯独皇帝和百姓没有钱财,全都被中产阶级以及中产以上的官僚体系垄断了。实际情况是当时的崇祯皇帝也没钱了,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甚至有的时候为了能够省出一些银子来,自己省吃俭用连顿饭都舍不得吃。
为的是什么?为的还不是能够让这些士兵吃得饱饱的能够上阵杀敌吗?但是这些臣子们各顶各的富的流油,他们不愿意把钱拿出来,就导致士兵压根没钱,也就无心作战。
在以此为背景之下,假设一下崇祯皇帝如果真的迁都到了南京城会发生什么事?
但如果你把时间往前推个300年或者500年,你就会发现民政府数百年时间的经营,把北京城打造成了当时全球最为坚固最为牢固最为稳定的都城,而且这个都城是有很高很高的城墙和一系列的护城河的。非得把这句话说得直白的话,那么就是北京城自身就是一道天然屏障,而且在这一道天然屏障上面再无任何的敌手。
当时的崇祯皇帝渲染了自己手底下的这些人,如果往北走就会碰到满清的残余势力,如果往南走就会碰到李自成为代表的部分流民,往东走就碰到海了,往西走的话也是大量的流民。
就这么一个大环境下,你让崇祯皇帝往哪边走?准确地说往哪边走都是死路一条。而崇祯皇帝智商是没问题的,崇祯皇帝在研究清楚当下的局势之后,选择了唯一一条靠谱的路,那就是死守北京城。
按照崇祯皇帝的想法,自己只需要死守北京城,只要北京城不出乱子,以北京城天然的屏障守上几天是没问题的。如果各路亲王士兵抓紧时间到来的话,那么消灭叛军,然后再一点一点平复天下的乱世,还是有一定概率的。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崇祯皇帝不能说直接做到了这件事情,但也基本上大致复盘了此次事件的全部经过。只不过没有想到的是兵败如山倒,以及周边各路亲王的士兵并不是非常的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