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供图
编者按: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证监会明确将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本报即日起推出“稳预期强信心 活跃资本市场”专栏,探寻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之良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资本市场的主要任务。要资本市场活力足、信心稳,非一朝一夕可达成,需久久为功,不论是立足于当前的“稳市场”,还是着眼于长远的“稳预期”,都需要通过改革调动起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以市场稳、功能稳、政策稳,促进预期稳,多措并举提升投资者回报能力,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形成相对规范和完整的运行体系,特别是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市场的基本制度架构已趋于稳定和成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未来就是要持续优化市场环境,稳市场为先,重大政策出台前要充分听取市场意见,及时回应市场主体呼声,用市场化改革举措解难题,未来的资本市场运行将有更好的表现。
市场稳定是提振信心的基础
如同天气有阴晴冷暖,市场运行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各种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体格强,就更能扛住气候的变化;同样,一个市场的制度完善,其内在稳定性也会大大提高。
今年以来,为促进股市稳定健康发展,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出台,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成功落地,企业债券职责划转平稳过渡;到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落地实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再到债券违约、私募基金、地方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零容忍”执法震慑持续强化,市场生态不断优化。资本市场针对市场所盼所需,及时出台了有效措施,更为关键的是坚持市场化取向,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这些制度措施的长期意义不容忽视。
然而,不断提升稳定性的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微观经营主体表现等高度敏感,其走势是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情绪面以及境外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今年以来,A股的二级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交投不够活跃,投资者情绪低落成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掣肘。在这一时点,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可谓切中要害,直指当前资本市场问题的核心。
要提振投资者信心,首先就需要稳市场。2亿多投资者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底气,韧性所在,是稳市场的重要基础。千方百计把投资者保护好,既利在当前,更功在长远,一方面,需持续积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投资者回报、强化股东回报机制,健全促进常态化分红的机制安排,推动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持续、稳定分红的上市公司序列,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另一方面,要依法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社会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件,实施强制退市并进行立体化追责,健全资本市场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切实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活跃市场关键是要稳预期
要创造让参与各方都愿意留下来的市场环境,调动起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关键是要稳预期,这与市场功能稳不稳、政策是否具有持续连贯性,密切相关。
在推动全面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的新阶段,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完善退市常态化机制等尤为重要。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上市新股173只,合计融资超2000亿元,上市公司合计再融资超3800亿元,在全球IPO维持低迷的背景下,A股市场稳中有进、不乏亮点。与此同时,退市企业数也在频频创新高。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与畅通退市渠道两大改革相辅相成,把好了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监管层频频发声夯实这两大基础政策的稳定性,让市场对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吐故纳新的功能更加明晰,稳定了市场预期,为资本市场注入高质量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未来这些既定政策还将持续发挥作用,有望保持上市公司数量动态平衡,保证市场流动性和金融资源合理充裕,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及保障投资者信心。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平台企业常态化监管水平,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相信后续将有更多的改革举措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构建起综合、协同、精准的民企资产证券化产品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市场环境,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