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赣州生物医药产业破圈-天天热讯

2023-06-30 16:38:5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到 :

2023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志强|江西赣州报道

6月20日,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克坚在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调研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加快打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助力赣州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千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016年几乎从零起步,连续6年复合增长率超20%,2022年产值规模突破230亿元;重大疾病新药靶发现及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在即,国内生物医药研究领军人物李红良团队牵头组建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中国生物、山东威高、海尔医疗等生物医药产业的布局纷至沓来,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生物医药企业不仅落户于此,而且计划将研发中心迁移过来。

位处三线的江西赣州为何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异军突起,而且敢于瞄准千亿目标?

认准发展方向,就要一棒接一棒地推进下去

202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新材料、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2022年4月,赣州出台《赣州市扶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明确支持医药健康项目建设、支持区域性医疗康养中心建设、支持产业创新升级、强化金融支持、强化产医研用支持等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按照赣州的产业整体规划,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布局在章贡区,且明确为章贡的首位产业,也是赣州市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

然而,这是一个门槛极高的赛道,是典型的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平台密集型产业。正如赣州市副市长、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赖正文所言:“生物医药产业既是一个有潜力、有活力、有带动力的产业,也是一个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的产业。做大生物医药产业,可能需要5年、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但是一旦取得突破,整个产业将进入腾飞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投资耐心。如果认准某个发展方向,就要一棒接一棒地推进下去。”

章贡区委书记连天浪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青峰药谷到赣州医药健康产业园,我们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目标没有变过,生物医药是创新驱动的硬科技,必须脚踏实地、长期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

2016年,赣州开始谋划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彼时的赣州医药健康产业园(原青峰药谷)开始启动建设,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2020年6月,赣州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成立市生物医药产业链推进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优先保障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要素需求,每月调度各产业链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工作通报,每半年召开一次产业链工作推进会。

202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23年3月,江西省编制印发的《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医药食品产业,做强“药品+医疗器械”双链条。

京业汇控股集团董事长朱元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当下,赣州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是与时俱进、比较接地气的,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投科研、建实验室,从根本上解决了生物医药、宠物经济行业科研痛点。赣州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巨大科研投入,三五年内可能看不到效果,一般地方政府也不敢投,这样的投入是基于坚定看好生物医药赛道的决心、勇气和战略定力。”

2022年9月,朱元明所在的公司与章贡区政府、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共同打造的京业汇京东智能供应链产教基地+宠物大健康智造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预计投资60亿元。

赣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武器”,集群化效应开始显现

短短数年间,赣州生物医药产业已初具规模。赣州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赣州园区内医药企业130家,营业收入23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两位数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章贡区医药健康产业实现营收超67.2亿元,同比增长28.35%。

章贡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坐落在章贡区,是推动当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武器”。

2021年6月,赣州市引入武汉大学教授李红良团队,共同成立高端生物医药新型研发机构“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为生物医药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人才和资源保障。

资料显示,目前,该研究院正在开发治疗心衰、糖尿病等10多个宠物I类新药,正在研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心肌肥厚等疾病5个人用I类新药,已经研发宠物食品100余种,其中26种进入市场。另外,研究院已经研发出3000多种高端生物试剂,并已经进入市场。目前,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正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挥平台集聚效应,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大力推进创新药物、高端生物试剂、宠物大健康产品的产业化建设,吸引了中国生物、京业汇、美国红狗、华氏医药、深圳赫兹等20余家龙头企业落户赣州,加快促进江西省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壮大。

江西凯信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负责人曾鑫认为,生物医药行业要发展很重要一点,是否具有可靠、专业的基础研究能力支撑,像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他们团队就是强大的基础研究团队,能够支撑整个产业链条。不管是行业前沿信息,还是学科人才培养、科研氛围,它带来的边界效应会一直往外扩散,这就是基础研究的作用。

一个更重要的创新平台即将在赣州正式揭幕。《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重大疾病新药靶发现及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正紧锣密鼓地筹建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表示:“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落户赣州,将为老区发展增添一个新优势。”常言道:“有了庙才会有和尚”。赣南创新与转化研究院、全国重点实验室这类科研平台的落地,人才“虹吸”作用会逐渐产生,人才聚集成为可能,这意义十分重大。

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张鹏教授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我们团队响应党中央号召,支持革命老区发展,通过人才、技术、平台的强大支撑,推动赣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该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晓晶说,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创新药物研发要紧跟江西省和赣州市发展战略,加快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药"!

除了国家级平台赋能赣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赣州当地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也“越来越适宜企业成长”。

金进实业(赣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良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相较于深圳的高地价成本等因素,赣州不仅园区地价优惠,而且医疗器械出证效率高;加之赣州背靠粤港澳大湾区,两地供应链成本不会相差太远,这也是未来我们还会将部分研发人员转移至赣州当地的考虑之一。”

作为具有深圳国资背景的企业,叶良德所在的公司主要生产家用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该公司在落户赣州前,先后考察了贵州、东莞等地,经过综合权衡,金进公司最终决定落户赣州。

曾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赣州在生物医药布局有产业前端也有后端,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比如我们办公楼下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对生物医药发展的引领作用就很大,它就是一面旗帜——向全国乃至世界都宣告:赣州拥有生物医药专业研发团队,能提供研发专业服务。目前,赣州整个产业氛围已经营造起来了,集群化效应开始显现,这对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非常重要。”

创新引才方式,赣州缺人才的问题正在破解

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是赣州布局的重要产业之一,而高层次人才缺乏一直是产业发展的瓶颈。赣州深处罗霄山脉,要吸引来自一线城市甚至是全球的高端人才很难,必须要有创新的思路和办法。

“事业留人”,是高端人才选择赣州的关键。作为最早一批落户赣州的高层次人才,来自武汉的胡宇峰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武汉来到赣州,我看中的是赣州对高端人才的重视,我可以在全国重点实验室这类平台发挥自身更大价值,个人视野和干事创业资源都是一样不比北上广深差。”

朱元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全国各地以重资产方式投纯科研项目,是少见的,因为这需要有行业领军人物支撑。背后逻辑就是:重金投科研,必须匹配合适科研团队;找到了合适科研团队,团队和科研人才能否留在当地还是未知数,这也是很多地方政府不敢投纯科研的顾虑之一。”

为破解人才瓶颈,《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围绕医药食品、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积极与“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共建高端研发机构。

近年来,赣州瞄准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项目和产业研发前沿成果,提升人才引进针对性和实用性,推动人才与产业无缝对接。

赣州创新采用“政府用人、院校上编、企业发薪”引才方式,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就是实践中的典型。

赣南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小康介绍,在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所引入的人才到赣州工作后,编制直接落在赣州本地高校,除了在入编高校担任教学工作,还在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赣州还实行引进和培养“双轮驱动”。利用武汉大学研究团队知名度,从北上广深等城市引进博士13人、硕士近50人。同时,研究院与赣南医学院联合创建生物医药产业学院,每年招收100名本科生开展科研实践学习,形成阶梯式人才队伍结构。

张小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学校紧紧抓住创新、人才这两个关键要素,采取校地联动、筑巢引凤的办法,合作共建了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走出了一条建设应用型医科大学的道路。

陈志南指出:“人才来了,科研有了基础,众多创新高端产业才有孕育培养土壤。”

随着人才、企业纷纷落户,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集群效应越来越明显。据统计,近3年来,赣州仅章贡区就新引进威高集团、海尔医疗等生物医药企业43家,总投资326.66亿元,行业企业总数达130家。

在采访中,《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现,研发团队向赣州转移正成为更多企业选择。海尔家庭医疗计划未来将研发逐步向赣州转移;曾鑫所在的江西凯信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已经把所有研发团队从广州整体“挪窝”到赣州,人才落户后都很稳定。叶良德所在的金进实业(赣州)有限公司也在考虑将部分研发人员布局赣州。

在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白兰教授看来:“要实现高端人才的0到1是很难的,我们就是那个1;而高端人才引进从1到100就容易很多,我们落户后,形成口碑传播和行业效应,会为赣州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入户。”

多位采访对象告诉记者,5年前的赣州,一个医学院要找个博士很难,现在赣州缺人才的问题正在破解。

章贡区相关负责人说:“未来3~5年,我们要围绕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宠物大健康等打造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核动力,打造江西省人才、技术、资源聚集的核心阵地,全力推进赣州国家医药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最具技术壁垒和科技创新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克坚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现在,赣州有优秀人才团队,又有全国重点实验室这样的创新平台,能够发挥龙头的创新引领作用,能够吸引国内各方的优秀人才,为产业发展插上翅膀。“我相信,未来赣州的生物医药产业一定会成为过千亿的产业集群。”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12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