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州4月6日电 (周睿)4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第一批)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在会上公布了第一批20个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典型案例。
朱伟介绍,总的来看,第一批20个典型案例涵盖要素跨境流动类8个,民生融合类5个,营商环境类7个,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创新性强,是近年来粤港澳三地社会关注度、共识度、感受度比较高的重点政策,集中反映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落地以来广东省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取得的重要成果,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创新突破力度比较大。推动规则衔接目的是尽可能缩小粤港澳三地制度性差异,克服不利于要素流动的制度瓶颈,为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空间。有关单位聚焦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等要素跨境流动,创新突破了不同法域之间的制度壁垒,探索三地人车往来、跨境执业、资金过境的新模式新路径。例如,首创“合作查验、一次放行”边检查验快捷通道模式,实现内地与港澳口岸快速自助通关;开展港澳律师在大湾区内地九市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首次突破了港澳律师不能从事内地法律事务限制;广东财政科研资金打破“钱过境”政策障碍,首次实现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港澳自由流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二是民生融合举措比较实。民生融合是建设大湾区宜居宜游宜业优质生活圈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重点领域。有关单位聚焦大湾区民众重要关切,特别是针对港澳同胞来粤就业创新创业和生活重点诉求,围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理财保险等领域推进规则衔接,创新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政策举措,以“小切口”撬动三地民生融合“大变化”。例如,“港澳药械通”打通了创新药械快速进入内地的通道,解决在大湾区内地工作生活的港澳同胞及内地居民临床急需用药用械需求;“湾区社保通”打造网上平台实现服务事项“湾区通办”,超30万人次港澳居民参加广东社保;“跨境理财通”已为粤港澳三地4.36万投资者办理跨境理财业务;大湾区专属重疾险实现重疾保障价格、责任和服务水平全面对接港澳,获得市场普遍认可,累计承保超11万人次。
三是先行示范效应比较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港澳的开放平台和示范作用,支持珠三角九市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有关单位深化粤港澳合作,在民商事规则衔接、标准互认、信用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强与港澳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对接,携手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例如,“湾区标准”创新了大湾区标准服务供给模式和规则对接路径;前海创新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率先探索域外法适用机制,对推进法律服务业高水平开放积累新鲜经验;跨境信用报告格式规范为深港澳跨境信用互认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与世界范围内其他经济体跨境信用合作提供借鉴。
“接下来,我们将建立健全常态化典型案例遴选工作机制,原则上今后每年组织开展一次遴选工作,推出一批典型案例,及时总结推广可学可鉴的路径方法,为各地市、各部门在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工作中提供更好的示范和参考,齐心协力加快推进大湾区建设。”朱伟表示。
2023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第五个年头,粤港澳恢复正常通关,三地迎来更加频繁密切的往来交流。朱伟表示,在此时组织开展规则衔接典型案例遴选和公开发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当前,因新冠疫情冲击等因素带来的影响正逐渐消除,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更加密切,大湾区建设迎来了加速推进的契机,我们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遴选发布典型案例,集中展现近年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取得的重要成果,目的就是进一步凝聚粤港澳三地共识,增强信心,坚定决心,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共同推进大湾区建设阔步前行。
二是提升认知,增强感受。相对于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基础设施“硬联通”项目,社会各界对规则机制“软联通”的内涵外延还相对比较陌生,感受也没有这么直观。通过典型案例这种形象化、具体化集中呈现的方式,增强社会公众对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有更加直观清晰的理解和认识,让“软联通”建设成果同样能够可见可知可感。
三是总结经验,形成示范。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没有先例可循,需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展典型案例遴选发布,就是为了深入总结近年来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从中探索出可行的路径和方法,为各单位持续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工作提供示范引领,加快形成互学互鉴、争先创优的工作局面。
朱伟表示,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接下来,将坚持把规划抓在手上、把项目落在地上、把未来融在路上、把百姓记在心上,携手港澳持续深入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今后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在中央湾区办和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指导下,研究编制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行动方案,分类分层以具体行动,任务化、事项化、清单化统筹推进规则机制衔接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一批标志性的“湾区通”工程项目。加快推动“港车北上”落地实施,优化实施“社保通”“人才通”,进一步扩大“港澳药械通”“跨境理财通”等专项政策适用范围,加快推动“湾区标准”“湾区认证”“湾区通办”和职业资格认可等工作取得更大突破,形成更多可见可知可感的典型案例成果。
三是以横琴、前海、南沙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为载体,推进粤港澳三地规则集成衔接,以“点”带“面”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切实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20个典型案例具体如下:
(1)粤港澳跨境信用报告标准互认;(2)港澳律师实现在大湾区内地九市便利执业;(3)财政科研资金实现跨境拨付使用;(4)“湾区社保通”推动粤港澳社保事业深度融合发展;(5)创新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车辆备案模式 ;(6)粤港澳共推“湾区标准”;(7)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实施“合作查验 一次放行”自助通关;(8)“港澳药械通”助力健康湾区建设;(9)“域外法查明通”:科技赋能破解域外法查明难题;(10)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资格互认模式探索与标准制定;(11)“跨境理财通”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12)创新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险;(13)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助力航空货物便捷通关;(14)广州创新搭建穗港澳商事登记“跨境通”平台;(15)深圳在香港发行全国首只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16)珠海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医保衔接新模式;(17)江门创新港澳居民“零出关”办理内地政务服务模式;(18)横琴打造琴澳跨境法律服务新模式;(19)前海创新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20)南沙创新粤港交流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