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发布研究报告《中国企业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主要难点与应对研究》(以下简称《报告》)。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报告根据与多家央国企海外可再生能源业务从业者、部分金融机构的访谈以及两次小型专题研讨会专家的讨论,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面临的主要难点,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四个层面,提出了应对这些难点的具体建议。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净零排放目标,为可再生能源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政策环境。中国企业加大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是落实中国承诺‘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的最佳解决方案,但目前国内外仍有一些难点问题,影响了中国企业海外风电和光伏项目的投资,这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携手来解决。”绿色和平东亚项目主任李雨潇表示。
融资模式创新性不足等难题凸显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挑战。
国内方面,融资成本高、融资期限短,融资模式创新性不足,保险保障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央国企项目审批程序复杂且流程较长,以及中国产品标准与东道国标准互认不足等问题都在制约着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
《报告》发现,是否能得到金融机构的可靠融资,是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能否落地的关键。虽然中国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的模式正在走向多元化,比如,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已在尝试采用无追索项目融资、多边金融机构或跨国商业银行牵头的银团融资模式、政策性基金融资支持模式以及境外发债融资模式等。但是,仍以传统股东融资模式即业主母公司担保模式为主。与海外煤电项目相比,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具有政策变化快、项目建设周期短、变现退出相对容易以及市场竞争较激烈等特点。因此,金融机构对可再生能源的风险评估标准也有所区别。报告发现,可融资性、稳定性以及海外风险的可控性是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能否获得融资的关键指标。
国外方面,能源项目投资受到政治壁垒安全审查的影响,东道国对可再生能源项目中设备本土化要求不断提高,东道国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消纳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推进。
四大层面助推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
报告建议,为解决中国企业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面临的主要难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行业协会四个层面应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层面上,应健全海外能源合作多边机制,帮助东道国进行能力建设,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瓶颈;应落实优化企业境外投资环境制度与举措。
其次,企业层面上,国有能源投资企业需优化海外投资决策机制;加强与民企的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再次,金融机构层面上,应扩大项目融资及银团融资;扩大项目承保额、范围及险种,满足企业新的业务需求。
最后,行业协会层面上,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提升可再生能源技术标准输出能力;加强行业自律,建立红黑名单制度。
“只有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落实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国际承诺。”李雨潇建议。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王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