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 王燕珍 实习生 刘心瑀/文 记者 姚晧/图、视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0年前,一辆呼啸而过的大货车,让才8岁的廖玉婷失去了双手。一辈子依靠家人而活,还是寻找一条新的出路?廖玉婷如何选择?
“我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10年来,家住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折翼”女孩廖玉婷秉持着这个信念,咬紧牙关用双脚替代双手,从练习夹黄豆开始,一步步学会写字,学会穿衣、吃饭等生活技能,完成学业……用她的努力绽放青春之光,回答了这个问题。 今年,18岁的廖玉婷参加高考通过用脚答题,终于在不久前“推开”她心中向往的大学之门。
8月17日,为表彰廖玉婷同学身处逆境勇敢拼搏的精神,南国都市报联合阿里天天正能量,通过“正能量励志学子追梦计划”奖励廖玉婷1万元。
闭上“心门” 一场车祸夺去8岁小女孩双手
小时候的廖玉婷,性格十分活泼好动。她的家就在云龙镇上,毗邻大马路,门前不时有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廖玉婷的母亲林岸也会担忧孩子的安全,不时提醒年幼的女儿不能跑到马路上玩。
2023年8月16日中午,透过客厅敞开的门,望着门前不断呼啸而过的各种大货车,林岸回想起10年前那个黑暗的下午时,仍十分自责,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是我们没看好孩子,不然孩子就不会遇到车祸失去双手了。”
2012年12月的一天下午,廖玉婷一个人跑出家门和小伙伴相约一起去学校,谁知就在家门口前的马路上被一辆路过的大货车卷入了车底,碾压了双臂,她眼前一黑,瞬间疼得陷入昏迷。当时正在云龙镇附近一家企业当保洁员的林岸中午一般不回家,突然接到女儿出车祸受伤严重的消息后,她立即赶回家,“孩子的双手血肉模糊,胸口连接右手位置周边的皮肤都脱落了。当时送医院后,一开始医生说可能救不活了。”林岸至今还记得那个惨烈的现场,她一心只想着“只要孩子保住命就可以”。
感染、截肢,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廖玉婷躺在重症监护室的20多天里,一开始并没意识到失去了双手,她说当时”只是觉得包了厚厚纱布的手臂很僵硬动不了”,睁开眼看到的就是白花花的天花板。抢救孩子的巨额治疗费让月收入不到2千的这个家庭一筹莫展,所幸亲朋好友、学校师生纷纷向廖玉婷伸出援手,廖玉婷最终也脱离生命危险,可她却永远地失去了右臂,左臂也仅剩肘关节以上部分。
廖玉婷。记者 姚皓 摄
在转入普通病房拆除纱布后,小小的廖玉婷面对肢体残缺的自己,几乎再度昏厥,也变得暴躁和敏感,不爱说话,听说老师、同学要来探望自己,她冲着妈妈大喊:“他们为什么来看我?我不想让别人笑我。”
拒绝任何人探望自己的廖玉婷,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后来出院回家了也是常常躲在屋子里不肯出门。可天性自由的孩子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廖玉婷有时忍不住走到客厅,从闭合的大门缝隙小心翼翼探出头看小朋友玩耍,可一旦有人靠近时,她便迅速缩回身子躲开,“那时就很害怕那一道道望向自己双手的异样目光。”廖玉婷回忆道。
自从廖玉婷做了截肢手术之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一直都是家人来照料,“那时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婴儿时期,需要母亲或是奶奶陪护吃饭、洗澡、上厕所,一刻都不能离开家人。”廖玉婷感到无力又沮丧。当她多次习惯性地试图抬起双臂去拿东西却拿不了时,才恍然大悟“我的双手再也长不出来了”,原来自己已经和正常人不一样了,廖玉婷的情绪变得更低落了。
“总要让孩子迈出那一步。”林岸看着消沉的女儿,她便邀请女儿的好朋友来家中做客,一起聊天玩耍。朋友们的善意,也温暖着廖玉婷的心,也让她慢慢鼓足勇气走出家门。
在廖玉婷在家休养半年后,林岸决定让女儿重回校园,由廖玉婷的奶奶寸步不离陪着她一起上学和照顾她。可课间休息的10分钟,也是廖玉婷最难熬的时光,一开始同学们都围着她关心和询问她的情况,“我那时真不想被关注。”廖玉婷说,那时自己的内心其实很自卑,因为没有手无法写字,只能坐着听课。
廖玉婷的背影。记者 姚皓 摄
逆光前行 用脚替代手从“零”开始新生活
平时只要有空,林岸都会带女儿走出家门玩,疏导女儿的情绪。一次外出时,在海口市区的街头廖玉婷偶然认识一位从兰州来海南旅游的赵玉稳阿姨,赵玉稳与廖玉婷一样没有双手,在交谈中,廖玉婷了解到赵阿姨可以熟练地用脚绣十字绣、写书法甚至做饭。
“我们可以用脚替代手,同样可以做很多事。”赵玉稳的一番话,相似的经历,让林岸母女心中充满了新希望,廖玉婷也备受鼓舞,双方还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赵玉稳还鼓励廖玉婷从夹黄豆开始,练习脚趾的灵活性。
起初,廖玉婷花上半小时都夹不起一颗豆子,豆子来回滚,就是不听脚使唤。廖玉婷没有气馁,当她成功用脚夹起了第一颗黄豆,就有了接下来的第二颗、第三颗……黄豆夹得越来越顺利,脚趾也变得愈发灵活。
渴望能写字的廖玉婷,很快开始试图用脚练习写字。坐在小矮凳上,在地上铺上一块布,再把本子放在布上,廖玉婷用右脚的大拇趾和二趾夹住笔,一点点地练习最最简单的数字和字母。
廖玉婷用脚书写。记者 姚皓 摄
“一开始觉得笔和脚都不听使唤,写的字也是歪歪扭扭,好不容易写的字像样一点,可是都满头大汗了,脚趾也很疼,脖子也酸疼,不过我家人都不断夸我很厉害,给了我很大信心。”廖玉婷笑着回忆。
经过不懈努力,廖玉婷的字逐渐成形,到了六年级廖玉婷开始用脚练习书法。有时候写书法时间长了,她的脚腕酸疼,腿部发麻,妈妈就会帮助廖玉婷按摩疏通血液。这个每周练习两小时书法的习惯,廖玉婷也坚持到现在。
廖玉婷用脚书写。记者 姚皓 摄
看到邻居小朋友骑自行车,好强的廖玉婷也想骑,父母就给她买了一辆自行车,经过改装,另外加了两个轮,把手刹改成脚刹。沿着下坡路段迎风往下飞驰时,廖玉婷倍感兴奋,还和小伙伴“赛车”,“最后我还被家人训了一顿,可是那时真的很开心,因为感觉我和大家是一样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廖玉婷笑着说。
为了尝试用手做一些事,廖玉婷还戴过假肢,在左手臂绑上特制的长勺子,“感觉太重了也难控制,也不太习惯,借助这些器械去完成一些事的想法最后我都放弃了。”
虽然只有半截左手臂,可廖玉婷不断摸索,还学会了用脚趾夹住运动护腕带,慢慢套在左臂肘关节处,用护腕带夹着调羹或是筷子吃饭,出门和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廖玉婷觉得随身携带很方便。 小学六年级毕业放假期间,廖玉婷甚至学会把母亲淘汰的旧手机用脚夹起来放到大腿上,一边玩还一边用半截左手臂点击屏幕打字发消息。为此,家人还给她办了一个电话卡,便于更好联系。
写字、吃饭、穿衣、喝水、接打电话……用脚趾配合灵活的半截左手臂,廖玉婷慢慢掌握了一个个生活技能,她也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
廖玉婷在吃饭。记者 姚皓 摄
重获新生 用脚“推开”大学之门
在灵山中学求学的数年里,母亲给了廖玉婷无微不至的陪伴。不管是白天班还是晚上班,林岸每次一下班,就骑着电动车从云龙赶到灵山,来到给女儿租住的小单间,帮女儿做饭、洗衣,有时晚班晚上11点多下班,她赶到时已是隔日凌晨了。
“其实挺累的,可是当我收到女儿在母亲节写给我的信,给我发的小红包,看着她越来越积极地生活、学习,疲劳也一扫而空了。只要她开心,我都支持她想做的任何事。”林岸告诉记者。
廖玉婷和母亲。记者 姚皓 摄
为了补贴家用,林岸还一天打两份工,伯父一家也帮忙承担了廖玉婷和弟弟的一些上学费用,虽然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但廖玉婷的家人却是给了她十足的陪伴和关爱。同时,学校也减免了廖玉婷的学杂费,经申请通过后给她发放助学金。
在学校里,廖玉婷的身边总会围绕着一群朋友,他们把廖玉婷当做跟他们一样的人,并没有因为她的“不同”去特别对待她。好友王施琴和廖玉婷是从小学就相识,两人也是无话不谈的闺蜜,“我感觉她比较自立自强,性格又乐观,平时在一起基本上自己能做的事,她都自己完成了,她总是说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她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感染了我们身边很多人。”
在教室里,廖玉婷所使用的课桌和其他同学都是一样的,只是桌子和椅子之间会空出比别人宽一点的空间,她会擦干净脚下的地板,把书放地上,一边听课一边用脚记笔记。为了提高成绩,高二放假期间,她还每天一大早起床,独自坐车到灵山补习数学科目。在廖玉婷的房间课桌上,还能看到她向已毕业的学姐所借的一本本学习笔记,还有廖玉婷自己用脚所记的一本本字迹工整的不同科目的笔记。
进入高三,廖玉婷的学业压力是越来越大,要做的练习题数量成倍增加,就算下午放学了,她总要比别的同学多学两个小时再走,晚上有时甚至学习到凌晨一点多。看到女儿的脚趾因使用过度,有时疼得甚至睡不着,林岸默默买来膏药给女儿贴好缓解疼痛,她一直记得女儿对她说过的一句话:“妈妈,你们不可能照顾我一辈子的,所以我要独立自强,考上大学变得更好。”
尽管廖玉婷很努力,可结果有时却没达到她所期盼的分数。有时看到模拟考的分数不尽人意,廖玉婷一时会很难过,“我就通过听歌、发呆,和朋友聊天散步,自我疏导这个消极的情绪。”
高中阶段,除了语文,其他几门课程廖玉婷都能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用脚完成答卷。也是这对长满茧的脚趾,让她在学校组织的高中英语书法大赛中斩获二等奖。她的励志故事曾引起社会关注,还先后获得2021年度“新时代海南好少年”、海口市十佳“美德少年”、海口市“新时代好少年”等荣誉。
廖玉婷和她获得过的部分省级市级校级表彰。记者 姚皓 摄
只见廖玉婷右脚的大脚趾和第二根脚趾之间长着厚厚的茧,还有刚愈合的水泡,“这都是备战高考的战绩。”廖玉婷指着脚趾语气轻松地表示, 她心中一直有一个目标,想再加把劲考上大学,像她认识的一位学习应用心理学的学姐一样考上大学,去帮助更多像她一样遇到巨大生活变故的人,走出内心的困境。
喜欢拍照、喜欢买裙子,像大多的青春少女一样,廖玉婷也很爱美,在高考结束后,她还学会了用脚化妆,把自己的化妆成果发到朋友圈,并表示“要一直都保持少女心啊”。
她也是爱化妆爱美的小姑娘。记者 姚皓 摄
不久前,廖玉婷也收到了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专业是电子商务,她终于用双脚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我打算以后自学应用心理学,考取相关的证书。”廖玉婷表示。
“这是我的一次重生。”廖玉婷笑着说,像浙大无臂经济学博士王争面对残疾身躯也依然勇敢求学,失去听觉却能通过努力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的江梦南……从网上看到这一个个励志故事,让她更加坚信“你人生中吃过的苦受过的累,终究会变成脚下的光,照亮你未来的路”这句话,也将照进她的现实。
廖玉婷的录取通知书。记者 姚皓 摄
本报联合阿里天天正能量 奖励廖玉婷1万元
为表彰廖玉婷同学身处逆境勇敢拼搏的精神,南国都市报联合阿里天天正能量,通过“正能量励志学子追梦计划”奖励廖玉婷1万元。
“正能量励志学子追梦计划”是阿里巴巴公益联合南国都市报在内的全国50多家新闻媒体,共同发起的大型新媒体助学公益项目,主要面向那些身处逆境却自强不息,且在2023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励志学子,为每人提供10000元的助学奖学金,帮助他们更好地圆大学梦。项目将传统助学公益和新媒体传播密切结合,通过帮助一群人影响更多人。